中新经纬11月25日电 (薛宇飞 实习生李俊浩)近日,“直播新生态助力非遗传播传承”研讨会在京举行。会上,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办公室主任李若平表示,随着时代发展,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方式已发生深刻改变,直播、视频等新媒介正在服务非遗开辟“新舞台”。
李若平观察到,随着众多非遗艺术家入驻直播平台,直播生态也在客观上得到优化。“当非遗等优质内容受观众欢迎,质量不佳的直播变相被挤出市场,网络生态环境由此改善。”她提示,戏曲类非遗等具有地域特色的内容能唤起观众对故乡的美好记忆,传递朴素的真善美,应重点加强此类内容的传播。
如何借力新媒介创新非遗的生产方式?李若平认为,在“非遗”传播方式上,要以不同非遗类别为横轴,以直播、短视频、电影等各类媒介为纵轴,建立多区域和多层级的传播矩阵,对非遗进行专题式、系列化传播。同时,要利用“非遗+直播”的方式,突出非遗传播的互动性与趣味性,实现被动传播向主动传播的转变。
李若平建议,从业者应积极捕捉非遗受众的审美兴趣,满足不同人群欣赏需求。可在垂直化领域对非遗精耕细作,重视表达非遗的历史渊源、价值观念和人物故事等,将古老艺术与现代日常生活充分融合。
《2022抖音演艺直播数据报告》显示,平台非遗类直播每天开播1617场,打赏总收入同比增长533%。据悉,抖音直播希望在未来一年服务至少100名民乐非遗传承人获得开播收益,并为满足条件的传承人提供助力金保底扶持。(中新经纬APP)
中新经纬版权所有,未经书面授权,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